找到相关内容133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佛法僧三宝

    佛于菩提树下成道后,首先在鹿野苑为阿若娇陈如等五比丘转苦集灭道四谛法轮,五人漏尽意解,成阿罗汉。于是世间,开始有了三宝。释迦牟尼佛是佛宝;四谛法为法宝;五阿罗汉为僧宝。   (一) 三宝的释义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458271.html
  • 略述契理契机

    契理契机,是祖师大德弘法时常常提出的佛门述语。 契理简说之,就是《法华经》中的一乘佛,使众生知佛知见,全部成佛。这是佛之本意。 契机简言之,即是要根据众生的根机,教其学一种法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559856.html
  • 略述印光大师行谊

    略述印光大师行谊  ●刘继汉  印光大师是民国以来四大高僧之一,他自二十一岁出家,从一个辟佛的儒家学者到最后成为净宗第十三代祖师,其中因缘不可思议。诚如圆瑛大师所说“法身无相,至道无名,清净本然,不可思议。而我大师于无相现相,无名立名,提倡净宗,引导后学,大作梦中佛事,临终现瑞西归。诚为彻悟大师之后第一人也。收放自如,去来无碍,娑婆印怀,净土文成,且道正恁么时,如何与大师相见耳,忽然突出金刚眼,...

    刘继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2.html
  • 略述净土法门的殊胜

    原夫诸佛如来,以慈悲利物为本怀。故示生人间,说无量法门,度无边众生。又为难以凭自力断惑证真的末法众生,特开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。但末法众生,宿业障重,不是蔑视净土不修,就是认为非己力堪修。由是从生至生,枉受轮回,永无出期。究其病根,就是因为不知净土法门的种种殊胜所致。见于此,今重整以前的笔记,略述法门之殊胜如下: 一、 净土法门,最极简便易行 佛法发源于印度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249861.html
  • 略述密宗法门》

    闭关中心【略述密宗法门 释疑解惑-显密疑问篇】  只要是正信佛法都应一致尊重,不同法门各有和其根器相应的众生,不然佛也不会说。本不应轩轾显密,妄加分别,但一些常问到的问题如避而不谈,会引起更多的误解...,众生  根器有利钝,当然二者都是正法,有并存的价值。  【略述密宗法门 释疑解惑-灌顶及戒律疑问篇】  问:为什么要受灌顶?  答:是为了要修金刚乘佛法,俗称密宗。  问:为什么要修金刚乘?  答:...

    德威吐库(持明丹珠)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4443010.html
  • 略述弥陀净土及其修行

    略述弥陀净土及其修行作者:   弥陀净土,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,睹见三界六道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,受生死苦痛的煎熬,而生起大慈悲心,发愿建立的一个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的安乐世界。所谓:“愿将东土三千界,尽种西方九品莲。”据《无量寿经》记载:在世自在王佛时,有国王名世饶王,闻法出家,名为法藏,发弘愿誓取清净国土。经过累劫勤苦修习,成就大愿,从而形成弥陀净土,并以此土为依,接引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462673.html
  • 略述丛林中的职称

    略述丛林中的职称  常 静  丛林一词来源于禅宗。自唐宋以来,佛教的许多宗派都一蹶不振,唯有禅宗和净土宗因简便易行而受到历代信众的欢迎。唐代高僧百丈怀海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的特点,制定了一整套丛林清规,在《百丈清规》中,对丛林中的职称都有详细的论述,本文现仅就丛林的职称情况作简要论述。  一、列职和序职  丛林僧人众多,机构庞大,事务烦杂,日常事务多依赖执事来办理。丛林中的执事,有列职与序职之分。...

    常 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386304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师资略述

    《坛经》师资略述   释明真   研究《坛经》者甚多,教内教外,不一而足。然彼多在心性、顿悟、般若等义理的阐发论述,而于“《坛经》师资”这一块,却少人问津。余谓切不可忽此一段,以其实关乎宗门命脉的延续与佛教正法的住持。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·师资相摄篇》云:“佛法增益广大,实由师徒相摄,互相敦遇,财法两济,日积业深,行久德固者,皆赖斯矣。”[1]就中可见师资相摄实关乎佛法住持。然相摄篇多在名相、...

    明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7.html
  •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

   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  惟 定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佛性即是如来藏性。此藏性无始以来,不生不灭,非空非有,毕竟常恒。从本以来性自具足恒沙妙用,超越一切名言对待。当体即是,动念即乖。如来藏本源自性清净,不著一物,人人本具,佛与众生更无别异。犹如虚空无形无相,亦如日轮照四天下,一切万法尽在如来藏中。但众生迷此藏性,着相外求,因此枉受生死轮回不息。如来藏被烦恼所缠为众生,解脱烦恼系缚自在清净是如来。...

    惟 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365706.html
  • 吕澂:略述有部學

    印度部派佛學裏說一切有部(簡稱有部)思想的起源,是和佛滅度後一些論議師的提倡阿毗曇(對法)有着密切的關係的。這一部後來信奉的古典毗曇凡有六種,通稱「六分毗曇」(見「大智度論」卷二),也稱為「六足論」(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2039972.html